——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北华大学教授、吉林辰龙生物质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时君友
记者 周俊山
人物名片:时君友,1964年8月出生。2007年7月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北华大学A1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粘接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生物质材料、木材胶黏剂、木材科学与工程。2009年9月,博士后出站,中国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2013年3月8日,在北华大学举行的表彰大会上,时君友教授从省科技厅厅长毛健手中接过奖励证书的那一刻,他的眼睛湿润了。作为我省省属高校本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唯一获得者,手捧沉甸甸的奖励证书,面对如潮的掌声,回想起20年来艰苦的科研历程,时君友心绪怎能平静?
在创新中求突破
科学研究没有现成的路可走。1993年,时君友所在的木质复合材料与胶黏剂课题组开发落叶松栲胶改性酚醛树脂。经过系统的实验室研究,栲胶取代苯酚率达到80%,各项指标均没有问题。但是到了生产线应用时,取代率降到20%,静曲强度、内结合强度、吸水厚度等都不合格,企业对该产品表现出极大的抵触情绪。如何提升栲胶性能?按照外国资料,凝缩类单宁在碱性条件下,升温到50℃以上便会凝胶。时君友没有盲目迷信国外技术资料,而是依据高分子合成理论,大胆创新栲胶处理工艺,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分段升温的办法,在80℃保温处理一定时间后,奇迹出现了,改性树脂粘度均匀稳定、色泽透明,施胶后纤维板各项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
机会不是等来的 要自己创造
针对石油基API活性期短、初粘度大和成本高等技术难题,时君友创造性地将淀粉部分酯化后替代聚酯、聚醚,发明了淀粉基无醛胶黏剂,实现了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时君友发明的淀粉基无醛胶黏剂应用于生产细木工板的测试中,由于胶黏剂的固化速度慢,芯板拼接速度不及传统的脲醛树脂,影响生产效率。厂方提出,第二天上午再试一次,如果效率和第一次相同,将拒绝应用。眼看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将被“打入冷宫”,时君友心有不甘。离第二天上午只有十几个小时了,如何让这个项目起死回生呢?心急如焚的时君友立即乘火车从长春赶回学校,一头扎进实验室,挑灯夜战,通宵未眠,重新调制配方。经过细心研究,反复试验,到第二天天亮,赶制出2吨胶黏剂。早上8点,他带着新的胶黏剂风尘仆仆地赶到长春的那家企业,再次测试,一举成功。时君友用不懈的追求,为自己的科研成果创造了绝处逢生的机会。从此,淀粉基无醛胶黏剂名声大噪。随后,该胶黏剂在全国6个省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年销售量达1000吨。当时,那家企业的台湾籍总经理陈太郎夸赞道:“在中国大陆很少能见到这样拼命工作的大学教授。”
敢为先吃遍天
20世纪90年代初期,时君友所在的木质复合材料与胶黏剂课题组与企业合作模式主要是技术转让。90年代中期,林产工业企业转制后,企业为防止专利技术外泄,改变了合作模式,要求课题组提供研究的硬性产品。要把科研成果变成硬性产品,课题组的科研人员就得“下海”,这在当时可是大多数人的禁忌,谁也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了实现成果转化,时君友顶住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自筹资金,于1996年5月,以企业技术顾问内部承包的形式,在黄泥河林业局人造板公司制胶车间开始领办企业,同时,兼任学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创业之路艰辛异常。时君友每周一、三、五白天在校上课,晚上下课后匆忙来到火车站。为节省资金,他总是在硬座上苦捱半宿,赶往远在敦化的企业。每周二、四、六的晚上,他再从企业赶回学校。就这样在百余公里之遥的学校和企业间,他两天一个往返。有多少个夜晚是伴着火车铿锵的节律度过的,他自己也说不清,一年365天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夜以继日,摸爬滚打,一干就是5年。
起初,由于产品销路不畅,销售回款艰难,时君友拿出了自家的全部积蓄,但近百万资金全被套牢,企业生存十分艰难。困难面前,时君友没有低头,他一边组织生产,一边瞄准市场需求,不断研发新产品。他利用树皮粉、非粮淀粉等农林剩余物系统性地开发出E0级改性酚醛树脂、改性脲醛树脂、改性三聚氰胺树脂,其研制的绿色环保的木材胶黏剂,深得国内四大知名木业企业欢迎,以物美价廉的优势取代进口产品,成为国家知名品牌,迅速占领国内市场。用这种胶黏剂生产的装饰材料被指定为2008北京奥运会专用材料,还成为整个行业的标杆。新产品为企业带来了转机,产品订单如雪片一样飞来。企业每天生产2000张细木工板,仍供不应求,最终一举扭亏为盈。该产品对促进我国人造板行业的科技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大连鹏鸿木业公司使用该胶黏剂生产人造板后,产品销售一路飙升,带动企业迅猛发展。几年间,企业便实现了从手工作坊到上市公司的华丽转身。
产学研互动共赢
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给了时君友希望和力量。为了让自己的科研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02年,时君友创办了吉林辰龙生物质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搭建起全新的产学研结合平台。针对农林剩余物制造的环境友好型人造板胶合性能差、甲醛释放量高和生产设备与工艺不配套等国际性技术难题,他联手优势企业,通过12年产学研联合攻关,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超低甲醛释放关键共性技术的知识体系,破解了人造板中甲醛含量难以降低的难题,实现了大规模生产。他的企业年产环保型生物质基木材粘合剂1万吨,年创利税300万元。这一技术在国内41家大中型木业企业应用后,新增产值38亿元、利税4.5亿元,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良好的生态效益。
科研和生产占用了时君友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不耽误教学工作,他常常用业余时间备课。夜晚,时君友办公室的灯常常熄得最晚。多年来,他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春节他一般都是初三或初四就回到办公室进入工作状态。在繁忙的领办企业和科研工作中,时君友不仅没有耽误过一节课,还在教学工作中连年被评为优秀。近十年来,他带出的18位硕士研究生年人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两篇,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不少于1项,毕业后均成为栋梁之才。
前不久,时君友教授主持的“超低甲醛释放农林剩余物人造板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2012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目前已先后申报授权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同时,他还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实现了产学研良性互动、完美结合。(编辑: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