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  教职工  校友  访客 

当前位置: 首页>>校友群芳>>校友风采>>正文
 校友风采 
 校友企业 
 校友论坛 
 联谊图集 
校友风采
刘同库:让生命之音重新奏响
2015-03-10 00:00   审核人:   (点击: )

人物名片:

刘同库,19771月毕业于原吉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87年被国家选派到“日本福山循环器病中心”,从事心血管现代诊断治疗的研究。原北华大学附属医院院长,2010年至今担任北华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他率先在省内开展了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脏瓣膜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冠脉造影术及PTCA和支架术等。主持完成过国家“七五”攻关课题,近年分别获国家、卫生部、省、市等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著作4部。先后荣获了市特等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同时兼任中华医学会吉林市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副主任委员、世界高血压联盟委员、欧洲心脏病学会会员、吉林市科协六届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2010年,刘同库从北华大学附属医院院长的岗位上退下来,担任学校医学部副主任,仍然像往常一样,到医院里上班,用他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使无数心血管病患者的生命之间重新奏响。

刘同库19771月毕业于吉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后,一直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35年时间过去了,他从一名实习医生成长为三级甲等医院的院长和省内外著名的医学专家。多年来,他视患者的安危高于一切,为此,他无私奉献、孜孜以求、恪尽职守、勇于创新,不仅自己成为心血管领域内的权威专家,而且带出了一支优秀的团队,打造出一个品牌医院。

多年来,刘同库带领医疗团队开始在率先开展了人工心脏起搏技术,心脏瓣膜狭窄球囊扩张技术,心脏射频消融技术,床旁血液动力学监控技术,冠脉造影PTCAPTCR和冠脉支架术等20多项高难度技术研究及治疗。在这其中,有40多位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接受了治疗,已经为300多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了急诊介入治疗,这一技术在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大医院能够开展。

多年来,刘同库主持完成的国家七五攻关课题《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实验》、《高血压性心脏病早期左房改变机理及临床研究》等15项科研项目,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卫生部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年来,刘同库在全国性杂志、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冠心病猝死及其与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相关性的研究》等学术论文、成果70余篇,被美国医学索引、荷兰文摘等权威机构录入光盘CD-ROM数据库,并收藏和引用,在国内外学术界影响颇深。刘同库本人多次应邀赴国外进行疑难手术示范和学术交流,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会议,同行们推选他为主席团成员或会议主持之一。在德国柏林召开的世界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大会上,他报告的“右室非心尖部起搏临床疗效研究”一文,获得了大会好评。这些成果,为我国心血管疾病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了突出贡献。

“你们的刘院长真是神了,我自己都觉得这次真的没有希望了,是他和心血管内科的医生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啊!”躺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的退休职工张洪瑞感激地说。是刘同库的医术,让濒危患者在10天内起死回生。

张洪瑞刚刚住院时,浑身大汗淋漓,不能平卧,两条腿水肿严重。见到这种状况,不但家属觉得老人生命垂危,就连张洪瑞自己也觉得活下去的希望十分渺茫。但是,在以刘同库院长为首的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下,经过细致科学的治疗,仅用10天,就让患者转危为安,张洪瑞迈向死亡的一条腿硬是被拉了回来。

有多少人经历过这样惊心动魄的生死瞬间呢?然而,对于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医生而言,这样的瞬间太多了。许多已被下达病危通知书的病人都被他们成功地抢救了过来,许多诊断不清的病症在他们面前都变得柳暗花明。

心血管内科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的33个临床科室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科,设三个疗区:心血管病科、心血管二科和心脑血管病科,在实施治疗方面各有技术侧重。心脏,人体的动力之源。在维护生命动力之源的不懈探索和艰辛劳动中,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锻炼了一支优秀的专家队伍。而当年的院长、现在的医学部副主任刘同库,就是病人眼中的“救命先生”。

在国内心血管病治疗领域享有盛誉的刘同库,领跑着这支专家团队冲刺在心血管病医疗前沿,他在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造诣,令同行敬佩;作为吉林省心血管病学科带头人,刘同库教授在科研和教书育人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更让医学界和社会广泛称誉;他采用世界先进技术,使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达92%以上,心脏猝死抢救成功率超过70%,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而成就这一切,刘同库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他授总是强调,医生的工作关系到人身心的健康、生命的安全和生存的质量,因此,作为医生,必须掌握先进的医学技术和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

1987年,国家卫生部第一次选派“中国公派研修生”。他以第二名的成绩从280名莘莘学子中脱颖而出,被选派到日本福山循环器病中心,从事心血管现代诊断治疗的研究。在六七个月的时间里,他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与实践上,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研修项目。这让日本人感到十分惊讶。两个月后,他就走上手术台,为患者做手术。

刘同库曾三次赴日本,有两次是学术交流。第三次从日本归来,他开始对医院心内科进行改造。借鉴日本福山循环器病中心的经验,利用医院当时的条件,医院购置了日本东芝大型X光机数字减影(DSA),加上医院原有的设备投资近1000万元,开始了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主要是冠心病、心律失常、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目前,这一技术仍是全国先进水平。与此同时,他带领全科同志在省内率先开展的一系列技术,填补了吉林省医学界的空白。目前,医院的服务半径和影响力也由吉林地区扩展到东北三省。

刘同库牢记“医者的责任重于泰山”,历年来他所做的几百例手术中无一例差错。“对技术要精益求精,对病人要高度负责,医学是一门实践过程的科学,在临床实践中,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例,谨慎、认真研究分析每个病例的特殊性,反复考察其诊断和治疗的正确性,最大限度地避免误差,减少失误。”他总是这样教导他的学生以及其他医护人员,医生的工作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不能有丝毫马虎。

在心血管内科疗区,一位来自吉林市昌邑区的退休工人先生说:“刘同库教授治疗心血管病,真称得上是‘神医’啊,在病房里的人都知道他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救命先生’。”

“只要是病人需要的,就是我们医务人员乐于奉献的。”近几年,由于公务繁忙,刘同库的身体长期处于疲惫状态,但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患者需要他,他总是第一时间来到医院,为每一位急性心梗的患者开通血管,救治病痛。在手术台前,他往往一站就是3个小时,但是他从来不曾松懈,始终将患者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坚守着作为一位医者的誓言:“救死扶伤,关爱生命。”

心血管疾病“无奇不有”,即使同一种病症,也有千差万别的临床表现。面对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作为医生要不断去研究、去攻克,用百分之百的努力挽救患者的生命。刘同库依靠智慧、创造力和不断挑战自我的毅力,勇敢向疑难复杂心血管疾病“进军”,使一颗颗错综复杂的“病心脏”得以重新“组装”,一个个濒临绝境的生命又重获新生,赢得了众多患者及其家人的衷心感恩。

刘同库的医术精湛众人皆知,他一贯乐于助人的高尚医德,在患者中也是有口皆碑。行医30多以来,他默默无闻地帮助最基层的老百姓解除病痛、呵护健康,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在心血管内科主任位置上,他更是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等社会公德,模范地履行职业道德,努力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提供精益求精的服务,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在他们需要帮助时,刘同库都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而为,助人为乐,他以个人微薄的力量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到社会的温暖。

几年来,慕名求他帮助的贫困患者越来越多。为照顾更多的贫困患者,在刘同库的提议下,医院推出了“平价处方” “平价手术”“平价病床”等多项惠民措施。

35年的从医生涯,11年的院长岗位,刘同库始终用对患者的一片赤诚铸造着自己的灵魂。无论是当一名医生,还是做科主任、院长,他的内心都是那样的纯净。妙术、仁心,是对他最好的诠释。

(本文由王力根据公开发表过的多篇新闻报道重新整理)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