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  教职工  校友  访客 

当前位置: 首页>>校友群芳>>校友风采>>正文
 校友风采 
 校友企业 
 校友论坛 
 联谊图集 
校友风采
李向林:守住白山松水间那一抹绿
2015-03-10 00:00   审核人:   (点击: )

王怡径然

去年1212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节目播出了记者对我校东北红豆杉繁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向林的报道后,1225日《北华大学报》刊发人物通讯《把根扎在深山里》,详细报道了李向林的事迹。今年226日,国家林业局主办的《中国绿色时报》人物版又刊发通讯,将李向林事迹推向全国。现将通讯原文转载如下:

李向林终于“火”了。

20131212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节目中播出了长白山林区发现千年树龄东北红豆杉古树群的新闻报道,吉林省北华大学东北红豆杉繁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向林,作为古树群树龄鉴定专家组的成员和创建甑峰岭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的提倡者,向央视记者讲解了测算东北红豆杉古树群的科学根据及保护的生态意义。

新闻的播出,让数千年来藏在深山中的瑰宝呈现在世人面前,也让低调工作了20多年的李向林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投身林业20多年来,李向林不但倾心红豆杉的培育研究工作,更深入基层服务林农,他还曾数月实地调查分析,只为查出长白山区洪灾原因。有人说他是一位“田间地头的教授”,但他却说:“这些事我来做,这些苦我愿意吃。”

瑰宝红豆杉古树群呈现人间

吉林有“白山松水”之称。东居长白山地,西卧松辽平原,银带似的松花江从东向西穿过,把全省的地貌大体分成了3个区域。在这片美景间,素有“植物大熊猫”之称的红豆杉如一颗颗珠玉散落其间。

吉林省和龙市荒沟林场这片罕见面积大、储量多的东北红豆杉古树群,经鉴定,地径达到6厘米以上的植株10余万株,其中胸径最大的1株达185厘米,树龄在2000年以上的有3棵,最大的一棵东北红豆杉树龄已达2800年,位居吉林林区乃至整个东北林区树龄之首,堪称长白林海“树王”。

“这个古树群,是我到荒沟林场考察时恰巧遇到的。”这个重要的发现对于李向林来说,像是一场“偶遇”。但回顾他20多年的努力会发现,正是他一步步的努力,带他走到了这古树群前。

“小时候,我家就在长白山林区,我们这红豆杉挺多的,以前采伐不注意,乱砍滥伐的现象很严重。”1987年,李向林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取得农学硕士学位,被分配到吉林林学院,恰逢当时的院长对东北红豆杉的研究很重视,李向林便在院长的指导下开始了研究。“那时红豆杉虽然没开始保护,但我们觉得这是稀有树种,需要着手研究育种、扦插繁殖,也许将来就需要好好保护了。”李向林说,“一开始困难很大,扦插成活率只有20%左右,但随着我们多年摸索,掌握了扦插的工艺、技术流程、生长温度、湿度等环节,现在培育的红豆杉成活率能达到90%。”

2010年,李向林把自己培育的一株东北红豆杉拿到农博会上展示,恰好被吉林省和龙林业局荒沟林场场长看到。“林场场长说,荒沟林场有一些红豆杉胸径很宽,让我去看看,结果我去了一看,那么粗大的红豆杉,而且是成片的,这太少见了。这是国家林业财富,我当时就跟场长说,这个地方不能再伐了。当时上级领导就把这几万棵红豆杉保护起来了。”

随后李向林便开始忙碌起来。2年多的时间里,他提出了设立吉林甑峰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普及保护常识、建议防止盗伐,指导当地红豆杉人工繁育,并提议组织树林检测,指导林业局的技术人员写出有关古树群的调查报告。2013年,这个红豆杉古树群所在的荒沟林场,被正式批准为吉林省甑峰岭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

得知这个消息后,激动不已的李向林为其中一株千年东北红豆杉古树写下了条幅:

白山松水历经万年岁月孕育千年神树;红豆绿枝蕴涵宇宙精华恩泽炎黄子孙!

专教农民的大学教授

李向林痴迷于树,更“痴情”于林农。他不但授课于大学生,更服务于林农。

2001年,由于东北野生五味子数量稀少,价格较高,当地很多农户想种植,却因缺少技术支持而无法实现。李向林得知后,立刻带着多年的研究成果来到了田间地头,开始了野生五味子人工驯化和培育技术推广。他经常扛着电脑和幻灯机深入乡村传授种植知识,乡镇会议室、小学教室、农户炕头和村委会都成了他的“教室”。在他的技术指导下,经过了5年时间,当地林农掌握了五味子的栽培技术,该技术项目不仅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保护和发展野生五味子这一长白山林区珍贵的经济植物,为本地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打下基础,而且为推进林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逐步建立生态经济型林业经济结构,实现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也正因为他常年扎根吉林省中东部延边、通化、白山的山林乡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一副不修边幅的样子,同事都说他“不像大学老师”,甚至有人挖苦和嘲讽“是不是精神有毛病?”对此,李向林不以为然:“做事只要问心无愧就好。”

十几年青锋磨砺,苦寒梅自香。丰富扎实的基层实践,帮助李向林攻克了将野生五味子人工驯化并丰产栽培过程中的系列难题。他出版了两部五味子专著《北五味子人工栽培技术》、《北五味子丰产及加工技术》;为长白山森工集团和龙林业局编写了企业培训资料《东北红豆杉人工栽培技术》;被聘为吉林省科技厅林业技术科技特派员、安图经营局林业技术顾问、白河林业局两江苗圃技术顾问、和龙林业局甑峰苗木公司技术顾问、白山市江源七岔苗圃技术顾问、九台市吉祥苗圃技术顾问……

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绩,让人们心服口服。

多年呼吁“救救森林”

人类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李向林一贯坚持的理念。由于经常下乡,了解基层现状,他亲眼目睹了很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事例,痛心不已。

2010年夏,吉林省中东部地区发生洪灾,数万间房屋顷刻被毁,乡亲们的生命财产受到巨大损失。李向林再也坐不住了。经过数月实地调查走访分析,他写下《救救森林》,转交到中国林科院院士王涛手中。

李向林的结论是,2010年夏季长白山区洪灾产生根本原因不是水库不牢,而是长白山林区森林经数十年采伐,已丧失水源涵养功能作用。洪灾实质是长白山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资源已经枯竭。他呼吁:修改现行林业政策,采取果断措施,使国有林由限伐变为禁伐,保护国有林仅剩的现有林木资源,以便为长白山森林资源恢复创造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在《救救森林》一文中,李向林深情写道:“千百年来,东北之所以被称为物华天宝、粮丰草美之地,全依赖于长白山森林的庇护。如今东北平原所依赖的生态屏障本身出了问题。这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如果我们对这种警告还无动于衷,不立即采取有力措施,那么,不仅我们这一代人频遭水旱灾害的侵扰,我们的儿孙一代就将会看到松花江变成另一条黄河、西北的荒漠化将在东北重演的悲剧变成现实。”

“如果没有森林涵养水源做基础,再牢固的水库也只能出现一下大雨就漫坝、一不下雨就干涸的尴尬的场面。另外,从2010年长白山水灾发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缺少森林作屏障,水库不仅不能保护下游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反而成为洪灾肆虐的帮凶。”

“救救森林!救森林就等于救人类自己!”

这深情的呼喊,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让李向林有勇气不断钻研、忘我奉献。李向林从来不会说自己在做多么伟大的事情,和他聊天,他说的最多的,是自己又培育了多少树种,又下乡帮助了多少林农。他说,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源于心里始终有一抹绿色,那是红豆杉的绿,是白山松水间的绿,是祖国家园的绿,更是一份来自心灵深处、对这片热土无限热爱的责任感。

关闭窗口